中国在2025解禁加密货币?监管红线从未松动

 

2025年以来,“加密货币即将在国内解禁”的传言在网络蔓延,让部分投资者心生困惑。然而梳理央行最新公告与最高法司法导向可知,这类说法完全是不实信息——我国对加密货币交易炒作的严格管控政策从未改变,2025年解禁加密货币更是无稽之谈。

监管政策的连续性给出了明确答案。自2013年央行明确虚拟货币的商品属性而非货币属性后,监管框架不断完善。2025年10月央行发布的最新通知中,仍明确将加密货币兑换、中介等相关活动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,境外交易所向境内提供服务也被全面禁止。这意味着加密货币交易的法律性质未发生任何改变,解禁之说缺乏政策依据。

风险防控的核心需求决定了监管方向。加密货币易成为洗钱、诈骗等犯罪的工具,仅去年我国就查处多起涉案金额超亿元的加密货币诈骗案。2025年最高法将“涉案虚拟货币处置”列为重大司法课题,既明确其财产属性需依法保护,更强调对相关犯罪的严厉打击,这与“解禁”的逻辑完全相悖。

市场对政策的误读往往源于信息偏差。部分人将我国对区块链技术的支持,错误等同于对加密货币的认可。事实上,我国始终鼓励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,但坚决反对借技术名义进行加密货币炒作,二者界限清晰。

对普通投资者而言,需认清核心事实:2025年加密货币在我国仍无合法交易渠道,参与相关活动不仅面临财产损失风险,还可能触及法律红线。与其轻信解禁传言,不如关注合规投资渠道,这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正确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