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做派币的人最后会有损失吗”——这一问题的答案,在监管提示与市场案例中已逐渐清晰。派币(Pi Network)自推出以来,以“手机免费挖矿”为噱头吸引海量用户,但本质上属于无实际价值支撑的虚拟货币骗局,参与其中的人往往难逃损失风险,只是损失形式与时间存在差异。
对于仅投入时间“挖矿”的普通用户,隐性损失早已显现。派币所谓的“挖矿”无需专业设备,只需每日点击签到即可“获取”代币,但平台通过任务引导用户邀请好友、完善个人信息,实则在收集用户社交关系与隐私数据。这些被泄露的个人信息,可能被用于精准诈骗或非法营销,给用户带来后续安全隐患,这种信息损失的危害往往比金钱损失更深远。
而投入资金的参与者,面临的则是直接的财产损失。部分用户被“派币即将上交易所”“未来价值百倍”等虚假宣传误导,通过第三方平台高价收购派币,或为“提升挖矿效率”购买所谓的“加速包”。但截至2025年,派币始终未获得任何国家监管部门认可,也未在正规交易所上线交易,其所谓“价值”仅存在于传销式的宣传中,一旦骗局崩盘,这些投入将血本无归。
更危险的是派币衍生的诈骗链条。不法分子利用派币用户的投机心理,搭建虚假交易平台,以“兑换主流币”“提现变现”为诱饵,要求用户缴纳“手续费”“认证费”。2024年某地警方破获的派币诈骗案中,超200名受害者平均损失达3万元,而他们手中的派币最终被证实只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。
监管部门早已明确提示,派币这类虚拟货币并非法定货币,相关交易不受法律保护。做派币的人无论是否直接投钱,都可能面临隐私泄露、财产受损的风险。所谓“零成本挖矿”不过是骗局的伪装,远离派币这类传销式虚拟货币,拒绝相信“一夜暴富”的神话,才是避免损失的唯一正确选择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