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2035 年比特币涨到多少了?” 随着加密市场对长期趋势的热议,这一问题被频繁提及。目前多家机构给出激进预测:K33 Research 认为将达 80 万至 120 万美元,Bitwise 更是预测基准价 130 万美元、看涨情景下可达 297 万美元。但这些预测本质是基于供需模型的推演,忽略了多重致命风险,更与我国监管底线形成鲜明冲突,绝非值得追捧的投资信号。
机构预测的核心逻辑聚焦于 “稀缺性 + 机构需求” 的双重驱动。从供应端看,比特币总发行量恒定 2100 万枚,截至 2025 年已挖出 94.58%,2024 年减半后年通胀率降至 0.78%,低于黄金的 1.5%-2%,稀缺性被持续放大。到 2032 年,其年发行量将进一步降至 0.2%,新增供应几乎可以忽略。需求端则依赖机构资金持续入场:目前 35 家上市公司持有至少 1000 枚比特币,MicroStrategy 总持仓超 63 万枚,美国现货 ETF 总资产突破 240 亿美元,且机构每日购买量是新挖比特币的 6 倍,供需失衡被认为将推动价格暴涨。
但预测存在无法回避的三重致命缺陷。首先是历史规律的失效风险:前三次减半后比特币虽出现百倍涨幅,但 2024 年减半后一年内涨幅仅 31%,随着市值扩大,数倍增长的难度已显著提升。其次是技术与监管的不确定性:量子计算的突破可能威胁其加密安全,而全球监管政策尚未定型 —— 美国稳定币法案悬而未决,我国则始终明确虚拟货币交易非法,一旦监管加码,机构资金将迅速撤离。最后是宏观经济的反制效应:若美联储持续加息或全球经济复苏,风险资产吸引力会大幅下降,比特币 “抗通胀” 叙事将不攻自破。
对国内用户而言,无论 2035 年比特币涨到多少,参与交易都意味着踏入违法与财产双重陷阱。我国十部门早已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,Bitwise 等机构的预测仅针对境外市场,国内投资者需通过非法平台参与,面临平台跑路、资产冻结等风险。此前眉山法院审理的案件中,7 名被告人因操控虚拟货币价格获刑,印证了相关活动的违法性。即便价格真达预测高位,资金跨境回流也涉嫌洗钱,可能承担刑事责任。
在此提醒:2035 年比特币的价格预测是境外市场的投机猜想,其无真实价值支撑的本质从未改变。我国禁止任何虚拟货币交易炒作,切勿被预测迷惑,选择正规金融渠道,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根本之道。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