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宝二爷买 NFT 币吗”“跟着宝二爷投 NFT 币能赚钱吗” 的疑问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,看似是对 “币圈名人” 投资动态的追随,实则已陷入虚拟货币的炒作迷局。我国 “924 通知” 明确虚拟货币无价值支撑,而所谓 “NFT 币” 多为借 NFT 概念炒作的空气币,“宝二爷持仓” 的传闻本质是不法分子编造的收割话术,跟风参与不仅面临资金清零,更将承担法律责任,这是必须厘清的核心结论。
一、持仓传闻的本质:炒作空气币的引流工具
宝二爷是否买 NFT 币的答案从未明确,但这一 “谜团” 恰恰成为诈骗分子的核心诱饵,其虚假性体现在两点:
- 模糊表态制造投资幻想
宝二爷作为虚拟货币领域的争议人物,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 NFT 的 “收藏价值”,却从未披露过具体持仓的 “NFT 币” 种类与数量。但不法分子将其言论断章取义,编造 “宝二爷重仓某 NFT 币”“与项目方达成合作” 等虚假消息,配合伪造的 “持仓截图”“对话录音” 传播,2025 年某社交平台上此类谣言单日传播量超 10 万次,直接诱导数千人入场。
- “NFT 币” 实为无价值空气币
需明确的是,合规 NFT 是特定数字资产的唯一凭证,而市场上炒作的 “NFT 币” 多为分割 NFT 所有权、批量创设的同质化代币,本质是变相发行的虚拟货币。这类代币既无实际资产锚定,也无应用场景,完全符合监管定义的 “无实际价值数字符号”,与宝二爷曾站台的部分山寨币属性一致,所谓 “投资价值” 全靠炒作支撑。
二、借 “名人持仓” 炒作的核心套路
“宝二爷买 NFT 币” 的传闻,早已形成成熟的诈骗闭环,核心套路有两类:
- 虚假行情与 “跟投群” 双管齐下
不法分子先在虚假交易平台伪造 “某 NFT 币暴涨” 行情,再以 “宝二爷内幕消息群” 为名拉人入群,群内 “托” 不断晒出 “跟随宝二爷盈利截图”,诱导用户下载非法 APP 入金。2025 年曝光的案例中,某团伙以此手法宣称 “宝二爷带队布局 NFT 币”,超 2000 名用户被骗,平均损失达 5.3 万元。
- “NFT 金融化” 包装非法交易
为掩盖诈骗本质,骗子将 “NFT 币” 与 “质押生息”“托管返利” 等模式绑定,承诺 “月收益 20%”,实则是典型的资金盘。这与多地监管警示的 “以 NFT 名义开展非法集资” 特征完全吻合 —— 西双版纳州政府明确指出,此类 “承诺高额回报” 的 NFT 相关活动,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。
三、跟风 “名人持仓” 的三重致命风险
将 “宝二爷买 NFT 币” 的传闻视为投资信号,本质是踏入层层陷阱:
- 资金风险:控盘收割与平台跑路双重打击
“NFT 币” 市场完全由庄家控盘,所谓 “上涨” 不过是吸引接盘的诱饵。2025 年数据显示,此类代币平均生命周期不足 1 个月,庄家在炒作后抽干流动性,价格暴跌 99% 成为常态。更致命的是,交易依赖的境外平台无监管,2025 年初某平台关闭导致用户资产全部清零,涉案金额超 3 亿元。
- 法律风险:交易即触碰监管红线
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,且三协会倡议严禁 NFT 金融化炒作。上海某用户因听信 “宝二爷持仓” 传闻买入 NFT 币,投入的 18 万元因平台跑路起诉维权,法院以 “参与非法金融活动” 为由驳回诉求,损失自行承担。
- 刑事风险:沦为犯罪工具的高概率危机
“NFT 币” 因匿名性强,已成为洗钱犯罪的常用载体。于都县警方 2025 年打掉的团伙中,就通过 “高价回收 NFT 币” 诱骗用户接收赃款,3 名投资者即便不知情仍以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获刑。
四、核心提醒:无 “跟着赚钱” 机会,远离即避险
识别骗局需明确三点:一是 “宝二爷买 NFT 币” 的传闻无任何实据,均为炒作话术;二是 “NFT 币” 多为非法虚拟货币,与合规 NFT 毫无关联;三是我国不存在合法的虚拟货币交易渠道,参与即违法。
综上,“宝二爷买 NFT 币吗” 的答案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认清背后的诈骗本质。对普通公众而言,无需纠结名人持仓,只需牢记: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均属违法,坚决不跟风、不参与,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选择。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