链克币(LinkToken)作为曾引发市场热议的区块链代币,其发展历程始终与争议和监管红线相伴。从最初的 “玩客币” 到更名后的 “链克”,再到业务被出售转型,这枚代币的命运早已揭示了虚拟货币在我国的合规边界。
链克币的诞生带有鲜明的 “变相 ICO” 印记。2017 年,迅雷以玩客云硬件为载体,推出 “玩客币”,用户通过购买玩客云设备共享带宽、存储资源获取代币,这一模式被称为 IMO(初始矿机发行)。尽管迅雷宣称不鼓励交易,但消费者购买高价玩客云的核心动机是对代币升值的投机预期,本质上形成了 “售矿机募资金、发代币换资源” 的融资闭环,完全符合 ICO 非法融资的特征。2017 年底,为规避政策风险,迅雷将其更名为 “链克币”,但并未改变其代币属性与融资本质。
监管层面早已明确链克币的违法性。2018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直指,链克币以代币代替法币履行付款义务,实质是变相 ICO,涉嫌非法融资。根据 2017 年七部委公告,此类代币发行流通属非法金融活动,而链克币通过矿机销售间接募集法定货币,完全触碰监管红线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其以代币为介质的流通模式,违背了《人民币管理条例》中 “不得发售代币票券代替人民币流通” 的强制性规定。
从市场走向看,链克币的命运早已注定。2018 年迅雷将链克相关业务出售给国资背景企业,看似 “收归国有”,实则是剥离违规资产、转向合规技术研发的信号。如今,链克币虽未完全消失,但交易活动已转入地下,价格波动剧烈且缺乏监管,投资者面临极大的资金损失风险。即便其依托的共享计算技术有一定探索价值,代币本身仍不具备合法交易基础。
综上,链克币的发展史是虚拟货币违规运作的典型案例。我国对各类变相 ICO 始终保持高压打击,任何围绕链克币的交易均属非法。认清其违法本质,远离相关投机活动,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正确选择。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