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的稳定币叫什么?主流品种、监管与风险解析

“美国的稳定币叫什么” 的疑问,背后是对美元锚定类稳定币的认知需求。美国作为稳定币主要发行地,市场上主流品种以 USDT、USDC 为代表,均以 1:1 锚定美元价值,但其发行主体、储备透明度与监管合规性存在显著差异。同时需警惕借 “美国稳定币” 名义的诈骗陷阱,区分合规品种与非法炒作的本质边界。

美国市场最具代表性的稳定币有两类,核心均锚定美元但特性不同。一类是USDT(泰达币),由美国 Tether 公司发行,19 年纽约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调查曾揭露其约 26% 资产非足额美元抵押,储备透明度长期受质疑,但凭借先发优势占据市场较大份额,2024 年净盈利达 140 多亿美元,主要通过将储备资金投资美债获利。另一类是USDC(美元硬币),由 Circle 公司发行,实现 1:1 美元储备,2025 年 6 月登陆纽交所首日股价上涨 168%,其储备资产定期披露审计报告,合规性更受机构认可。此外,还有 PAX、BUSD 等小众品种,但市场份额远不及前两者,且均依托以太坊、Solana 等公链流通,交易需支付对应网络 Gas 费。

这些稳定币的核心功能聚焦支付结算,而非投资收益。与 “原理币” 等空气币虚构的 “高息分红” 不同,合规稳定币本质是支付工具,通过区块链实现点对点即时结算,单笔费用仅几美分至数美元,结算周期较传统 SWIFT 系统的 1-5 个工作日大幅缩短。在跨境贸易、金融机构间结算等场景中,稳定币通过 “数字化价值载体 + 区块链可信网络” 重构协同模式,降低操作与结算风险,但绝不提供 “年化收益” 等投资回报,这与香港稳定币聚焦支付功能的定位一致。

2025 年美国稳定币监管框架加速落地,规范与争议并存。6 月参议院通过《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》(《天才法案》),旨在建立统一监管框架,强化美元核心地位。此前美联储理事沃勒已明确表态,允许银行和非银行发行受监管的稳定币,认为其可扩大美元全球影响力。但该法案仍面临民主党质疑,认为缺乏严格监督机制,无法防范滥用风险,目前尚需众议院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生效。这种监管进展与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要求的持牌经营、100% 储备覆盖形成呼应,但美国更侧重通过监管巩固美元霸权。

需特别警惕借 “美国稳定币” 包装的诈骗陷阱,其套路与 “原理币” 骗局异曲同工。不法分子常伪造 “美国官方背书稳定币”,宣称 “与 USDT 同根同源、年化 20% 收益”,诱导用户入金。这类虚假品种既无真实发行主体,也无储备资产支撑,实则复刻 “缴纳入门费 + 拉新返利” 的传销模式,与 “原理币” 伪造交易数据的造假逻辑一致。警方警示,此类骗局资金多经混币技术转移境外,追回率不足 1%,且我国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参与无法律保障。

甄别美国合规稳定币可把握三大标准:一看发行主体是否为注册实体,如 Tether、Circle 均有公开工商信息;二查储备资产是否透明,USDC 定期披露审计报告,而虚假品种无任何备案;三辨功能是否聚焦支付,凡承诺 “高收益”“拉新奖励” 的必为骗局。

综上,美国的稳定币以 USDT、USDC 为代表,核心是合规支付工具。认清其功能本质,远离借 “美国稳定币” 名义的炒作诈骗,才是对财产安全的根本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