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子币即将被国家正式批准了吗?深入探究与风险提醒

 

在虚拟货币领域,原子币作为其中一员,其是否即将被国家正式批准,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。但从我国当前政策环境与监管态势来看,原子币被国家正式批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。

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明晰且一以贯之。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在我国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。2021 年,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着重强调,比特币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,包括泰达币等所谓稳定币,均不具备与法定货币相同的法律地位,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。虚拟货币兑换、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相关业务活动,一律被严格禁止 。原子币并不由货币发行机构发行,缺乏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,无法作为货币在市场上合法流通使用 。

此前,江西等地就曾查处过炒作原子币的事件 。这充分表明,原子币在我国的交易和流通不具备合法性。我国在虚拟货币监管方面的举措,旨在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,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。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极易扰乱经济金融秩序,滋生赌博、非法集资、诈骗、传销、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,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。

与我国对虚拟货币的严格监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我国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推进。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研发,从 2014 年启动研究,到 2017 年底国务院批准项目,再到在深圳、苏州、成都、雄安新区等地逐步开展试点,整个过程严谨规范,受到严格监管 。这与原子币等虚拟货币的无序发展、缺乏监管形成了强烈反差。

普通纪念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的特殊形式,其发行也有着严格规范。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币为例,从图案设计、面额规格、材质选定到发行数量、发行方式,都由央行统一规划与安排,并通过官方渠道向公众公布 。而原子币的发行主体、发行机制等信息,往往缺乏官方背书与监管,难以与法定纪念币相提并论。

在全球范围内,各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虽有所差异,但总体上都在加强监管力度。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,其潜在风险不断凸显,各国都在积极制定政策以应对,我国也不例外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原子币在我国获得国家正式批准几乎没有可能。

投资者在面对原子币或其他虚拟货币时,必须保持高度警惕,充分认识到其中蕴含的法律风险与金融风险。不要被虚拟货币所谓的高收益承诺所迷惑,应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进行资产配置,切实保障自身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。